2020年新能源车人才缺口将达68万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0%。
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无论是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都是人才缺乏。今年年初,由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对人才需求量较大,201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在17万人。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将达85万人,缺口68万人。
高职生担起整车制造重担。
9月22日上午,长江商报记者走进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实训基地看到,一位教师正向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20多名学生,展示如何正确拆装发电机的步骤,并讲解发电机各部件功用。
听完老师讲解后,学生们按照实训要求开始对发电机进行一一拆解。卸下发电机上的螺母和接线端绝缘体,从电刷架上拆下电刷架盖……长江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完成以上多个步骤后,学生们顺利地将整流器架卸下,随后进入到电机各部分的检修环节。
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
新能源汽车广阔市场的背后,带来了大量人才需求。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张维戈表示,目前,无论是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都是人才缺乏,特别是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稀缺。
今年年初,由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对人才需求量较大,201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在17万人。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将达85万人,缺口68万人。
近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开展的一项名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课题研究成果,则印证了张维戈的观点。《报告》显示,在整车制造企业,由于整车制造过程中有更多的人工装配工作,车辆调试和返修人员以维修经验丰富的高职生为主。汽车维修企业是技术技能人才主要的就业渠道,相比传统汽车维修企业,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高职毕业生比例较高,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对电气类知识需求较多,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龚福明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相较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总成和起动总成结构和原理比传统内燃机简单。在维修维护方面,新能源汽车需要维护的部件少,更换难度不大,但会涉及到高压安全问题等电气类知识,学生需具备电工电子方面专业知识。
人才需求呈区域性差异
当高职学生已扛起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维修的重担,又是多少高校在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中,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分别属于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交通运输大类中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2015年,这两大专业分别有21个和17个专业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
据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总成制造企业集中在中东部,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实施汽车限购限行的一、二线核心城市,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延伸。
“目前以湖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新能源汽车专业招生人数来看,其人才需求相较于东部地区还有差距。”龚福明认为,湖北等中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暂不能和北京、上海相比。另外,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充电及电池损耗,其需要维护部分远少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维护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目前主要集中在主机厂或总成供应商,非该体系人员未获得准入门槛。
但龚福明对中西部地区高校开展该领域人才培养持乐观态度。龚福明表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新能源汽车是毫无疑问的,可以预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进一步增加,其研发、销售、管理、维修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校企合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各大高校应加强专业建设前期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新能源汽车专业定位及培养方案。”武汉理工大学一位长期从事汽车领域研究的专家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
如何让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报告》建议,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的职业院校应当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山东、河南等低速电动车市场活跃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加快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
高职应增大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招生量,可根据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适度超前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种类具有多样性,区域化严重,职业院校应主要服务当地企业,应采取“多课程、小课时”的课程结构,体现传统汽车课程和新能源专业课程的复合,建议直接借用现有成熟的电气类课程及评价体系,加强智能互联和轻量化相关知识内容。
“坚持市场导向,建立校企合作,准确把握供需关系,才能办好新能源专业。”龚福明认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高校应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学科负责人共同构建专业课程、核心课程、实训课程体系;在校企合作方面,应寻求与新能源车企的合作,通过供需双方建立合作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